2013年8月,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随着营改增征期到来,国税系统对相关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进入到常态化。作为总局重点培训机构,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认真分析各方需求,提前安排了综合性调研、核心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师资配备等一系列培训准备工作,适时开展了诸如政策普及宣讲、实施前期的行业重点政策详解、征期前的纳税申报操作辅导等专项培训工作,既满足税务干部的业务需要,同时还协助各地税务机关做好纳税人的培训辅导工作,都取得很好的培训效果。
为不断提高教学的时效性,针对培训机构普遍存在的培训相对滞后于实际工作的问题,我校组织教师大量汇集前期试点地区的经验及反馈,创新项目教学内容的研发方式,根据试点地区的经验总结研发培训课程,使培训具有前瞻性工作提示的功能,也让培训具备了最新政策及相关业务知识储备的功能,成为营改增工作的最好抓手,提高营改增扩围工作质效;2013年9月23日,我校举办的营改增高端系列论坛,即是这种创新研发方式的实际运用。
一、总结试点地区的经验得失,寻找培训突破口。
抓住营改增的主体行业,确保工作顺利进行。此次1+7营改增中的交通运输业,子行业大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处于产业链前端,对国家经济整体良性运行和平稳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营改增工作必须有序顺畅,才能确保交通运输业乃至国民经济运行平稳。以大连市为例,根据大连市国税局的统计,截止今年7月31日,地税局共计移交纳税人117433户,一般纳税人5296户,其中交通运输业619户;小规模纳税人75319户,其中交通运输业61255户,是本次营改增的主体;以交通运输业为重点,实际是抓住了营改增工作的重要部分,所以我们将交通运输业作为递进式培训的首选。
前期试点地区普遍反映,各地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般有以下两点:首先,培训深度及持续性不够。尽管在营改增扩围之初,对税务干部进行了培训,但一线税务干部对相关政策的理解深度依然不够,对纳税人提出的相关子行业的政策和问题把握不准,对具体政策的执行也有很多的模糊点,导致纳税人的不满和征收工作的混乱;其次,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税务干部对试点行业尤其是新兴行业比较陌生,对其多样化的经营模式不了解,对其主要业务流程不熟悉,短期内无法抓住行业特点和管理要点,使税务机关在征收管理工作中面临一些困难和风险。
找到了营改增试点工作曾出现的问题也就找到了培训的突破口,我们认为营改增培训必须由政策普及下钻细化到子行业政策,保持培训的持续深化,形成递进式的培训;同时,强化子行业特点分析培训,梳理各行业的管理要点,为消除税务干部对涉及各子行业的信息“盲点”,保证征收工作有序进行。
二、借助高端论坛平台,为教学研发积累素材
我们创新性提出的高效教学研发方式,将“营改增”所涉行业的企业代表请进院校,对税务系统内欠缺的行业信息集中进行收集、分析、加工和补充,通过强化培训,避免信息盲点对扩围地区税收工作造成困扰,提高管理质效。
由我校提出倡议,大连国税局大力支持并协助落实企业,选取一些“营改增”交通运输业中陆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子行业中有代表性的企业,力邀著名中介机构普华永道参与,集征纳双方、中介及培训机构四方面,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中介机构专家,局方业务骨干和培训机构专职教师共同参与的营改增交通运输业四方高端论坛顺利举行。
代表水路运输的中国远洋大连分公司,代表航空运输的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大连分公司,都是大型综合企业集团的分支机构,行业龙头,组织机构健全,业务类型齐全,管理规范;陆路运输的代表大连交通运输集团,是城市陆路运输较为典型的代表,内部机构设置庞杂,运输方式多样,各类业务相互交叉重叠,收入及结算方式复杂;物流业代表大连环东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现代化股份制物流企业,主营国内公路零担限时快运业务;管道运输业则选取了中石油大连昆仑天城燃气有限公司;在专题发言时间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详细介绍了各自企业的行业特点及经营模式,财务核算方法,主营业务及业务流程,企业收入构成和收入分配模式,分析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等问题。这些来自企业最真实的第一手信息,对税务机关而言十分重要,收集准备的越早、获得的越充分越全面,日后加强纳税服务,提高管理水平,就有更大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三、依托顶尖专家及团队,分析行业政策及管理要点。
这次集合了纳税人、税务机关、中介机构及培训机构的四方论坛,不是简单的营改增业务处理及操作的就事论事,而是在分析行业发展现状的前提下,针对一些顶层设计中有争议的政策制定与表述,尤其是围绕营改增政策的执行标准和管理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如海运企业提出财税(2013)37号文件中对期租业务的相关描述及业务处理提出的争议;陆路企业求证国有垄断行业如石油企业的一些内部规定与税收管理要求的冲突,对交通运输业营改增中短期税负增加、进项抵扣项目数量、发票取得及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一些得到了税务机关较为权威的业务处理认定,这种讨论实际是对营改增及税收相关政策所做的多角度深度剖析。
作为中介机构的代表普华永道,一直跟踪总局营改增政策的制定及前期试点地区的反馈,他们派出包括交通运输行业项目部高级合伙人、税务部流转税项目总监、税务咨询部高级经理等顶尖级专家团队,凭借其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服务及管理经验,做了题为《营改增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主题发言,从更高层面对“营改增”给各相关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度剖析,通过生动的案例,专家团队提出的理念令与人耳目一新:对于大型集团公司而言,简单的适应、调整显然很难完全消化营改增给运输业带来的短期影响,更谈不到远期获益,只有优化税务效率,提高税务处理规划、税务筹划的管理及税务风险的管理,通过调整业务模式,加强客户及供应商管理,以业务模式及供应链的优化才能分享营改增的“实惠”。通过与企业高管的交流,尖端理论与实际案例的阐述,让我们接触到国际先进的管理及营销理念,使我们对企业信息的掌握达到最大化、最优化,对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有了全面了解,对企业发展前景清晰明了,教师的专业视角得以有效拓展,达到了我们组织高端论坛的预期目的。
我校营改增专题项目组的专职教师通过参与高端论坛,倾听企业、税局、中介机构的交流,敏锐提炼三方所关心的政策及业务难点,对这些进行问题归纳分析并为培训所用,为营改增培训的行业分析课程采集大量素材,积累了更充分的知识及政策储备,探索、形成了一套发现培训需求、组织教学内容的全新模式。
通过对营改增已有培训课程完善和后续研发充实,十一月份营改增培训项目将增加《营改增交通运输(陆路、水路、航空、管道)行业分析》《营改增交通运输行业管理要点》、《营改增交通运输行业稽查要点》陆续应用于我校培训教学,这些课程将及时满足今明两年税务干部集中培训的需要;同时这部分课程还将充实到拟定今年年底前投入使用的辽宁税专网络大学及手机端的培训相关课程建设中,以便为因局方经费、培训院校资源等原因限制,不能实现集中培训的地区提供全新的、集约式的培训学习渠道。
接下来,我们还将对1+7中的现代服务业及后续扩围的行业分别采取高端论坛、税企座谈、第三方专题讲座等方式,不断跟进和深化培训教学内容,将培训教学与营改增进程趋于同步,使税收政策解析和行业特性分析成为一个持续进行并不断深入的过程,为各地营改增征纳双方的相关工作顺利进行发挥专业院校应有的作用作用。
作者简介:崔晓妍(1966-),女,辽宁锦州人,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第三教学部,部长,副教授 。
友情链接